欢迎访问中国微硅粉网 硅灰 Sitemap

专访宋少民:砼业学子的师者

作者: 小薇 来源:未知 2017-04-06 15:44 阅读:

本网摘要:核心提示:宋少民,中国混凝土行业知名的中年学者,气韵刚正,性情沉稳,年富力强,正值盛年。作为学者,宋少民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高品质骨料、新型矿物掺和料等领域屡有建树,近年来活跃在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与精品砂石骨料推广应用的各种学术活动中。

  唐代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我国混凝土行业中,就有一位被学子们熟知并受到尊敬的师者,他就是宋少民。

  2016年12月7日,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年度盛会在南京举行,会上授予北京建筑大学宋少民教授“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特别贡献奖”,以表彰他在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全国混凝土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中为推动混凝土行业人才培养与技能教育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大会颁奖词是:“全国混凝土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混凝土技能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为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一线从业人员和在校学生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参赛选手在竞赛中相互学习、交流、提高,共同进步。清华大学阎培渝教授和北京建筑大学宋少民教授在历届大赛中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有力地推动了行业人员技能的提升。”

  宋少民,中国混凝土行业知名的中年学者,气韵刚正,性情沉稳,年富力强,正值盛年。作为学者,宋少民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高品质骨料、新型矿物掺和料等领域屡有建树,近年来活跃在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与精品砂石骨料推广应用的各种学术活动中。作为师者,他在教书育人方面不断创新。近年来,宋少民作为技术委员会主席、裁判委员会主席、执行委员会主席分别组织和参与全国混凝土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全国砂石骨料大赛等多个行业赛事,已经在行业形成了很好的品牌,影响和参与单位众多,备受行业好评。

  师者是学者,是智者,是尊者。宋少民用自己的言行生动地诠释了作为一名现代混凝土师者的深刻内涵。

  授业  立足混凝土的长远发展

  2016年7月22日,北京在经历了一场特大暴雨的洗礼之后,碧空如洗,空气清新。位于南郊的北京建筑大学校园内,芳草青青,花木葱茏。盛夏炎炎中,人们能在这里感受到青春涌动的热浪。75所大学的校徽在阳光下醒目排列,75所大学的校旗在晨风中猎猎飘扬,500多名青年学子和指导教师组成的125支参赛队伍意气风发,朝气蓬勃地相会在祖国的首都。7月22日至24日,由国家教育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教育与人力资源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建筑材料学科研究会联合主办,北京建筑大学、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苏博特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在北京建筑大学隆重举行。

  本届大赛的宗旨是:学以致用,低碳创新。大赛吸引了全国拥有无机非金属和土木工程专业院校的目光。清华大学来了,同济大学来了,重庆大学来了,东南大学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来了,华南理工大学来了,厦门大学来了,台湾科技大学首次来参赛从海峡对岸来了,位于祖国最西部的塔里木大学也来了……

  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是面向全国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一项科技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旨在将课堂理论与试验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及团队意识,注重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是面向全国各高校大学生的一项科技活动。天南海北的学子在发展现代混凝土技术的旗帜下聚集在大赛这个大平台上。七年四届的成功举办,使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正在成为中国混凝土后备军的金色摇篮。

专访宋少民:砼业学子的师者

2017/4/1
来源:混凝土世界 张红

 
核心提示:宋少民,中国混凝土行业知名的中年学者,气韵刚正,性情沉稳,年富力强,正值盛年。作为学者,宋少民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高品质骨料、新型矿物掺和料等领域屡有建树,近年来活跃在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与精品砂石骨料推广应用的各种学术活动中。

 

  大赛期间,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会长徐永模的一段话为此次大赛点了题。他说,混凝土行业的产业链非常长,从混凝土材料到工程应用,混凝土无所不在,我们就生活在混凝土的世界中。混凝土行业的创新链也非常长,我们行业的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学生都处在行业创新链的某个节点上;我国混凝土工程量占全世界的50%以上,中国也在不断刷新着各种混凝土建设纪录,因此,我们这代人要承担起中国混凝土行业创新发展的历史责任。未来我国人口会越来越多,生存空间也越来越有限,未来建筑将会呈现向空中、地下、水下发展的趋势,这些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离不开水泥和混凝土;中国也正在走出去,朝国际化发展,走出去要靠中国创造的技术。当我们走出去的时候,混凝土材料也会遇到一定的挑战和机遇,如高铁需要的高性能混凝土等等。

  作为本次大赛组织策划的灵魂人物宋少民则表示,近20年来,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中华民族在世界工程界创造了奇迹,但同时我们也面临沉重的资源、生态的压力,中国建筑业和中国建材业必须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中国混凝土产业正在面临着艰难的转型升级,在这个混凝土产业历史性的变革过程中,行业需要一大批有创新意识的、有实践技能的、了解现代混凝土的新一代青年人才。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就是为全国行业人才培养搭建一个实践锻炼的重要平台。此次大赛,邀请到了北京业界近40位专家级的裁判,他们参与建造过北京最高的大楼、北京最现代化的地铁等多个重点工程。大赛寄希望于全体参赛选手,希望各参赛队能赛出水平。既然是比赛就有胜有负,但最主要的还是学习交流,大赛举办的目的就是打造高校老师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们要在创新的氛围中培育和引导好青年学生。我们不光要建房子,还要解决资源和生态问题,我们应该而且必须把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混凝土行业交到下一代手中。

 解惑  思考混凝土的现代使命

  2017年1月4日,北京遭遇罕见的跨新年雾霾,能见度很低,隆冬中只能看到楼房隐隐约约的剪影,寒风中充盈着迷蒙。下午,记者和中国预拌混凝土分会秘书长师海霞来到居住在北京太阳宫小区的宋少民家中进行采访。

  记    者:你认为混凝土各种大赛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宋少民:现代混凝土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期,正经历着从传统混凝土到现代混凝土的变化,这个变化就像万花筒一样绚丽多姿。行业人才的培养,就是要让更多的混凝土从业人员面对快速变化的产业和技术,能够尽快地去适应。组织大赛就是搭建起一个大平台、大舞台;同时,也是为了更新大学混凝土的教学理念,使教师的理念和知识系统能够符合现代混凝土发展的需要,迅速地把现代混凝土的技术和观念传授给青年学子。我们通过大赛看到了参赛队的落差,选手们由此知道了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大赛对所有选手和带队老师而言,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为什么主办方要在这个时期坚定不移地推动大赛?因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混凝土技术正处在一个重要的革命性时期,这个时期变化太快、太多,技术太复杂太纷繁,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期,学生包括老师都应该不断学习,追赶时代,与时俱进。通过学习交流,使更多的大学生都能了解现代混凝土发生的变化,跟得上混凝土伟大的技术革新实践。

  搭建大赛的平台,说到底就是为了人才的培养,通过这几次大赛主题的影响,低碳与绿色发展的理念、新技术的理念都得到了传播与培育,大赛通过不间断的互动,传递新意识新观念新技术,影响着新一代人。这对于为混凝土行业培养一批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有勇气有能力找到正确道路的人才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在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一定要找到解决面临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这是新一代混凝土人的责任和使命。

  2016年全国大学生混凝土大赛,参赛的125支队伍来自全国75所高等学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行业对大赛的支持和重视。行业职业人才的平台也很重要,因为推动现代混凝土的知识体系亦很重要。在职人员的大赛中,有理论考试,有配合比设计,有实践操作,可以全面考核参赛选手的能力。

  记    者:面对环境恶化的现状,你认为混凝土行业如何为优化环境分担责任。

  宋少民:廉慧珍教授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从每个人做起,人人有责。”混凝土行业当然有责任,目前,我们面临着行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全行业必须转变发展观念,一定要改变低成本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与伤害的现状。如果不改变发展观念,我们就是自掘坟墓。行业转型升级的正确方法,一是坚决地推进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坚决不允许那些不利于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混凝土行业的绿色要从骨料、掺和料起步。二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去完成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关键是如何做好保证质量,保证混凝土良好的抗裂性和耐久性。有人一说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就觉得应该便宜,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不是低价产品,这个观念一定要纠正扭转。在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基础上,实现绿色生产,合理利用固废。今后混凝土生产总量可能减少,但是产值不一定下降,因为单价高了;高在那里?高在绿色生产,高在保护生态和保证质量上。混凝土可以高强,但我们不要过度提倡快速施工,不要一味追求高早强,这对于混凝土耐久性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对混凝土实现绿色、高效能而言,有三点很重要,一是环境和生态保护,二是新技术的应用,三是产品优质。做到这几点,就要杜绝劣质的原材料,推广高性能混凝土是有成本有代价的,我们推崇优质优价。

  记    者:到如今,混凝土行业弱势依旧,你认为应该如何提升混凝土行业的形象呢?

  宋少民:我们不少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去混凝土搅拌站工作,原因之一是认为不体面。一是企业看上去脏乱,二是有时还欠发工资,三是没有节假日,四是企业形象差,有的企业对劳动保护做的不好,不注意保护劳动者,影响行业的持续发展。我认为这种状态必须改变。混凝土行业要坚持有前途的发展,有规矩的和谐。市场竞争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没有秩序,没有规则。

  记    者:这些年来,混凝土行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现状依旧,我们应该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宋少民:孔子的学生曾经问过老师:“一个社会中什么最重要?”孔子说:“吃饱饭,强大的军队和建立诚信,其中诚信最重要。”混凝土行业也要从自我做起,讲自律,讲秩序,讲诚信。另外,全行业要树立“内圣外王”的强势理念。我们应该引导企业,找到在这方面做得好的企业样板和典型。我们要弘扬这样一种理念:混凝土行业要讲道德,要走得正,行得端。

  宋少民1988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硅酸盐材料工程系材料科学专业,曾经在石家庄水泥制品厂、石家庄建材局、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工程系、材料工程系(期间获得硕士学位)工作和学习,现在是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材料学科负责人。宋少民在采访中数次提到,清华大学廉慧珍教授与覃维祖教授对他的影响很大。他说,他们看待问题目光远大,视野宽阔。他们一直坚持传播新理念、新技术,给我植入了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和新技术理念。

 传道  诠释混凝土之道在于“天人合一”

  混凝土是构建工业大国的核心基础材料之一,混凝土行业重要的产业价值正在被社会广泛认知。现代社会中的各类建筑物与构筑物大都是用混凝土构建,楼宇、道路、高铁、地铁、桥梁、管道、机场,按照结构体积计算,80%以上材料都由混凝土构成,混凝土已经在宏观与细节上,深入渗透进每一个人的生活。

  那么,什么是混凝土之道呢?宋少民说混凝土之“道”包含成长之道、长久之道、循环之道;混凝土之“德”是敬天之德、惠人之德、天人合一。

  宋少民与清华大学廉慧珍教授联名发表的《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哲学思考》中,提出了“现代混凝土以高效减水剂及其他外加剂技术的普遍使用为特征。混凝土正在由此而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科学革命,其中包含许多哲学道理”的论断。他们认为,化学外加剂的研发、进步和广泛应用改变了混凝土世界,这是引发混凝土科学技术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第一张牌。我们应该认识到,现代混凝土因外加剂的广泛使用而改变了许多:可以使用低强度水泥配制出高强混凝土;可以使用大掺量矿物掺和料对混凝土进行改性;可以使无需振捣的自密实混凝土用于过去混凝土所达不到的狭小空间;可以使高强混凝土能够用于超高层建筑。

  十分可贵的是,宋少民不仅教书育人,而且也立德立言,因为他深知学者的社会责任。学者对一门产业来说,非常重要的就是能够贡献思想与智慧,为产业发展提供思想滋养和智力支持。“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追求‘道德’的必然选择。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以较低硅酸盐水泥熟料体系粉体为胶凝材料,合理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和低品质天然资源为原料的高性能混凝土。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一场从材料到结构的科学革命,是基于现代混凝土技术平台,需要建立新的范式。”宋少民教授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理念和技术要点》主题报告中阐述了这一点。

  他不仅论说混凝土之道,而且也在辛勤并认真地践行混凝土之道。宋少民研究领域涉及高品质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新型矿物掺和料、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理论与实践等。他撰写的“低品质掺合料优化技术及其在混凝土中的高效利用”等学术论文,2013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几年来,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代表性学术著作有《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与工程应用》、《活性粉末混凝土配制、性能与微结构》、《废弃资源与低碳混凝土》。他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课题和企业重大新材料研发课题,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高品质骨料和石粉等应用技术领域具有行业影响力。

  宋少民主要讲授《现代混凝土材料》课程,指导培养了混凝土专业方面的硕士研究生30多位,到目前为止,他已获得“一种混凝土矿物掺和料的制备及使用方法(ZL201010123748.2)”等八项专利。近年来,他还活跃在国内外混凝土各项学术交流活动中,先后在北京、东京、台北、南京、福州、广州、南非开普敦等地演讲学术报告“变革中的现代混凝土技术”、“现代混凝土的哲学思考”、“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理念和技术要点”、“人工骨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等。

  宋少民率先提出的主要学术观点有:

  (1)高性能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宜遵循“三低”的技术路线,即“低水泥、低水胶比、低单位体积用水量”;

  (2)在骨料品质一定的条件下,现代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宜秉持“高等级混凝土粉体不宜过多,中低等级混凝土粉体不宜过少”的原则;

  (3)强化骨料的粒形和级配控制,提出和定义了高品质骨料的概念,并提出粗骨料不规则颗粒、机制砂片状颗粒概念和检测方法;

  (4)提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应该依据原材料品质的观点,建立了以胶凝材料用量(用水量)为核心的公式。

  今年53岁的宋少民,还兼任着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教育与人力资源委员会理事长、预拌混凝土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膨胀混凝土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砂石协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砂石协会再生混凝土分会副会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分会理事、北京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与混凝土制品分会理事、固体废弃物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委员会委员、再生混凝土委员会委员、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委员、硅酸盐学报审稿专家等社会职责。


编辑:小薇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110报警 中国微硅粉网 甘肃三远硅材料有限公司 运营 陇ICP备20050813号 Copyright © 2015 microsilica.org All Rights Reserved